时间:2022-10-04 14:03:28 | 浏览:3186
“中国特色”几乎成为改革开放40余年的同义语,尤其是在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惊艳世界的大国重器还是抗疫救灾中展现出的众志成城,大而化之地说,“中国特色”标签的存在,是我们每个人心底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在新兴传播形式的有力加持下,这种认同“老少皆宜”,逐步形成了不同审美圈层人群共同的文化趣味。
在此情境下,将中华文化精粹进行挖掘与提炼,做好传承和发展,以合乎当下的时代需求,就显得尤为紧迫。
优秀传统文化破圈 要尊古也要尚今
近两年,“文化”的热门词条层出不穷:600年的故宫、千年的敦煌、崛起的国漫、古风舞蹈节目……琳琅满目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年轻人直呼“上头”的同时,纷纷跻身其中,汉服、美妆、音乐、餐饮、社交、文创旅游等多个领域掀起古风热潮,一个又一个风口应运而生。
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而言,这种“破圈”显然是在意料之中:高新技术为文化繁荣提供强大动能;打破传播壁垒,为“众所周知”创造必要条件;用新概念演绎传统文化,蔚然成风中就有了些许新奇的因素,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经典”借助当代流行文化载体实现了自我的再创造。
近日,一场“遇见济宁”网络达人城市采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不小轰动,孔府孔庙、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上九山……网络达人通过镜头带来的沉浸式体验,让儒家文化变得更加“触手可及”,一种穿越时空的情愫被引动,曾经秘境般的孔孟之乡展现出鲜活生动的样子,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了盛情的邀请。
万仞宫墙下,孔庙古建筑的恢弘气势扑面而来,古树参天,石阶上的青苔迎着日升月落,沉淀着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走进孔子博物馆,肃穆与庄重之感扑面而来,多种形式的互动体验深深吸引了网络达人们,不知不觉中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触摸千年文脉下脉搏的起起伏伏。
射箭、香囊制作、礼敬先师……步入尼山圣境后,缤纷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让游客爱不释手。在尼山食礼体验现场,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官场食礼的生动场景重现。换上汉服,整冠列队,在鸣赞官的带领下,静心、沐手、熏香,依次入席。
一帧一帧闪过,镜头记录下承载着文化的点滴景致,网络达人用自己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他们对千年孔孟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丰富有趣的讲解内容不断输出,在线人数持续攀升,互动留言精彩纷呈。“孔庙里面庄重肃穆,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尼山圣境里的射箭、制作香囊、礼敬先师等环节体验感十足,很有吸引力,吸引我们不断深入地去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第一次实地体验济宁文化的一名国风视频创作者表示,以孔子及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希望自己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果说《论语》承载了大众对儒家文化的认知和想象上限,那么“遇见济宁”则为这一经典文化的传承推广赋予了更为生动的理念和更广泛的可能性。“越中国,越精彩。儒家文化能够从济宁走出、走向世界,凸显的是时代价值、形成的是中国认同。”济宁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诚挚地欢迎大家来济宁做客,借助重温经典以亲近传统;我们也期望通过济宁‘城市窗口’,让互联网这个当下最先进的世界文明成果与最悠久的中华文化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让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文化传承并非复制粘贴 创新活化才是根本要义
张跃广有一个刻在纸上“中国梦”。作为济宁剪纸艺术的代表人之一,张跃广自小深受家庭影响,凭借着自己对剪纸艺术的那份挚爱,用一把剪刀裁剪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在济宁,除了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还有众多生活中沉淀下的文化艺术,剪纸就是其中之一。
“一幅剪纸,一个故事。”这是张跃广不时强调的一句话,一张普普通通的宣纸在他的手中仿佛被赋予了新生命。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无数的心血,从构思到裁剪,都与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关注青少年健康的“百子图”,到展现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的长卷,再到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国梦”,无一不展现着张跃广的精巧构思。一幅八米长的《江山多娇》,先是利用白色宣纸裁剪出轮廓,然后运用分染法将剪纸上色,最后再一层层的贴上,以达到传神的效果,更赋予作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生态文明建设神韵。
张跃广认为,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并致力于民俗传播的新生力量。近几年来,他教授下岗工人、学生、教师等多种群体近万人次,最小的学生仅仅四岁半。在积极传承剪纸技艺的同时,他非常注重学生的人品道德。在他看来,学会剪纸并不是目的,剪纸技艺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学会做人,学习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剪纸现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我作为剪纸传承艺人更要带头支持政府工作,让更多人对咱们的传统艺术感兴趣,对济宁文化感兴趣”。张跃广表示,济宁剪纸在历经漫长岁月后,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剪纸的剪法也在不断创新,但无论如何演变,剪出的图案都是反映当下生活,反映民俗风情。
比起故宫这座“没有墙的博物馆”,孔子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文物“活”得愈发“惬意”。
孔子博物馆馆藏丰富,藏品主要来源于孔府旧藏,在1.7万平方米的展陈面积内,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闻名于世的藏品包括明代以来的30万件孔府私家文书档案、宋代以来4万多册古籍图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
博物馆内基本陈列展览以《大哉孔子》为核心,根据不同主题对文物进行精心布展,集中展示孔子的思想及其对历史和当代的影响,是社会各界了解孔子文化的新窗口。通过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展览中,以数字化设备立体生动地展现济宁悠久的历史,打造出了以“君子之道”为主题的互动演绎空间,孔子圣迹图数字化长卷,通过和孔子对话,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孔子的思想与智慧。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变得“通俗”起来,焕发“青春活力”,是济宁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孔子博物馆开馆以来,致力于进行馆藏IP开发,通过对70万件特色馆藏文物的分类梳理和创意化设计,“金榜题名”孔子像祈福套装、五德杯、古建筑脊兽系列、商周十供系列等产品陆续问世,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博物馆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文物征集保存组织,转变为兼具文明传承、科学研究、社会教育、公共服务等职能的重要机构,充分发挥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和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优势,成为呈现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
几日前刚刚推出的《论语》主题展中,特别推出《论语》描红、石刻拓印、活字印刷、雕版印刷等活动,寓教于乐,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观展之余参与其中,用博物馆的语言和方式对解读传播儒家经典做了又一次积极尝试。
强调多维价值 文化属性与社会发展相融共生
一旦离开生活谈文化,缺乏了实质呈现的文化传承将不免沦为“纸上谈兵”。倡导文化的新旧融合与有机传承,需要进一步强调优秀文化蕴含的多维价值,推动文化属性与社会发展相融共生,真正意义上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和变革创新特质,切实转化为良好的社会文明风尚,以及结合新的时代课题进行的创新实践。
文化惠民需要阵地。济宁市建立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56个所、4480个实践站,构建起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志愿服务圈。全市建设标准化儒学讲堂3841处,打造市级儒学讲堂示范点475处,开展“母子传承国学”主题活动1360余场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推广实践活动11000余场,服务群众100余万人次,成效显著。
在济宁任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一体建设、同步推进,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相互支撑,构建形成了“两中心一平台”综合体。与永基城一楼北区的济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二楼北区集合了三个街道的为民服务中心相得益彰的是,在永基城南区一至四楼建起线下体验阵地:一楼大厅,与新华书店联合打造“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二楼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楼、四楼均为区融媒体中心。以此同时,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作为“两中心”融合发展的有力衔接,推动“学习强国”元素贯穿到“两中心”建设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各层面的资源、渠道实现有效整合,打破了基层公共文化阵地、传统媒体、信息平台等各类资源之间的壁垒和樊篱,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阅读、轻食、咖啡、音乐,走进运河书屋,享受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成为济宁任城区众多市民休闲娱乐的选项之一。“作为运河书屋‘旗舰店’,这座书屋是以诗仙李白为设计主题,一进门便是李白创作的《任城县厅壁记》,顶层吊灯造型别致,中间主灯寓意‘读万卷书’,周围灯带代表着‘行万里路’。不仅如此,店内划分动区和静区,并以软木吸音地板做分割,最大程度减少噪音干扰”。据运河书屋仙营路店店长谢飞介绍,运河书屋提供24小时服务,并兼具4点半课堂、城市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志愿者之家等社会功能,为市民群众免费提供便利。
这样的“运河书屋”在任城区已建成开放了11座。作为2021年任城区十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所有“运河书屋”均采取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资源配送、统一技术支持的“四统一”模式。与此同时,“运河书屋”建立起可复制的运营标准,实现城区所有“运河书屋”和市区两级图书馆通借通还。
据了解,任城区年底前将建成20处运河书屋,计划到2022年实现建成50处的目标,让市民拥有“家门口的图书馆、阅览室”,将文化基因的触角扎根进城市的角角落落,“下一步,我们将利用现有的文化阵地资源,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阅读、国学讲座、美文诵读等系列阅读活动,营造‘书香任城’的美好氛围,让群众在读书学习中找到别样的快乐。”谢飞笑着说。
所以,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究竟应该怎样讲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大魅力应如何充分发挥?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点到底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济宁均“有迹可循”。通过在布局上多点开花,借助丰厚的文化资源,持续不断输出新的形象和叙事,在不断出圈、破际、融合的过程中,反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这是“遇见济宁”之旅给采风团成员带来的最强烈、最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温故而知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济宁还在探索,惊喜仍将继续。
新京报快讯 (记者王真真)10月25日晚间,有消费者在网络订票网站查询三亚至北京的机票时发现,去哪儿网上显示的10月30日三亚飞北京的机票低至58元(文中机票价格均不包含机建燃油费),携程网同一时间、同一航段的价格也不足百元。而在其他订票网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石金漫,杨策近期对比亚迪进行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产品量价齐升提振业绩表现,产能持续扩张蓄力后续增长》,本报告对比亚迪给出买入评级,当前股价为239.89元。比亚迪(002594)投资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
中华网财经讯,6月10日,比亚迪(股票代码:002594)大涨8.19%,报收348.8元/股,股价突破历史新高,总市值也突破了一万亿为1.02万亿元,成为中国首个跻身万亿市值的汽车公司。目前,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总市值已
《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国有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夏至将至,酷暑难消,对于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睡觉似乎更困难了。睡觉,如此简单、重要、享受,还有人不擅长吗?但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睡眠关键词,是生理问题,更是
澎湃新闻记者 李文姬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联合发布《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报告指出,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相比十年前时间缩短近1.5小时。据报告课题组介绍,本研
新京报讯(记者 张洁)3月18日,由喜临门睡眠研究院主编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发布。报告显示,10年来国人睡眠平均时长从2012年的8.5小时缩减到2021年的7.06小时,睡觉时长减少近1.5小时。《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是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人体健康睡眠研究,专业从事健康睡眠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十余年。目前,慕思线下体验馆已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睡眠产品体验。坚守初心,关注国人睡眠健康2022年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韩芳发布2018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规律作息 健康睡眠”。 主办方供图 摄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国睡眠研究会今天发布了今年的中国主题是“规律作息健康睡眠”,并将围绕这一主题
海报制作:新华社记者 方金洋新华社天津3月21日电(记者刘惟真、白佳丽)晚上十点半,天津荣钢先行者俱乐部的运动员宿舍灯光渐熄。伴着窗外的月光,男篮球员们渐渐入梦,俱乐部队医张凯即将结束一天的工作。对于长年负责球员伤病管理与康复工作的张凯来说
@失眠的你 我国失眠群体超2亿人 来看专家支招解决入睡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9日11时讯(记者 冯司宇)“医生,我已经连续失眠好几年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益智护脑”。近日,陆军军医大